黃大吉,男,漢族,1988年起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1995年獲劉恩蘭青年科技獎三等獎2001年獲“浙江青年五四獎章2003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六)2006年獲“全國海洋科技先進工作者”
毛志華,男,1966年2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遙感與數值中心副主任,衛星海洋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際海洋水色協調工作組(IOCCG)中國代表。先后承擔國家863、國家自然基金等課題20多項,在海洋遙感成像機理、大氣校正、高光譜遙感、海洋漁業遙感、水色反演
1968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物理專業,先后曾在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臺灣等作為訪問學者、國際遙感合作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客座研究員和客座教授等從事遙感研究和講學。自1987年回國后,作為第一負責人完成了國家攻關、國家863、921、703、國家自然基金、國家航天工程、國家衛星應用、國家公益、總裝
陳大可,男,1957年生,研究員,1989年畢業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獲物理海洋學博士學位。現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DEO研究所Doherty高級研究員、Lamont研究教授;2008年入選國家首批海外高層次“千人計劃”創
曾任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主席、國際海洋研究委員會(SCOR)執行委員、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OO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63海洋領域820主題專家組組長等。1980年起主要研究我國近海環流動力海洋學,并系統研究了黑潮對中國近海環流的影響。曾主持為期七年的“中日黑潮合作調查研究”,共同主
宋金明,男,1964年4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中國青年科技獎”、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與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獲得者。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韓黃海環境聯合研究中方首席科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研究員
浙江省能源與核技術應用研究院研究員陳哲艮,1964-1986年在杭州大學物理系工作,1987年至今在中國光電技術發展中心、浙江省能源研究所工作。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要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后完成研究課題三十余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主持完成研究課題二十多項,先后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臺州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室主任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研究員/院長,中國貝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生物工程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水產學會理事,寧波市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寧波市海洋與水產學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貝類生物學(分類、區系、生態)、海洋貝類增養殖技術、濕地生態學、保護生物學。主持或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
現任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長,建研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主持或參與的科研和標準規范項目包括:主編《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GB/T 25176-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再生骨料應用技術規程》JGJ/T240-2011、《聚氨酯硬泡復合保溫
研究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檢測與認證部指導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61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建筑工程學院。1992年至今,從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從事C60級~C100級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各種性能的研究,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工程應用,均通過了部級鑒定,并都在工程中得到成功應
研究方向為聲處理信號,水聲通信與網絡,聲無損檢測個人履歷廈門大學工學博士(2000)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博士后(2000-2002)香港城市大學副研究員(2003)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副研究員(2004)廈門大學副教授(2004-2007)廈門大學教授(2007-)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員(2009.7.-2
長期從事與潛水高氣壓設備、海洋水下特殊環境機械及裝備的開發研究。在交通部海科院內曾任:高壓艙實驗室副主任、水下機械研究室副主任、工程技術所付所長、所長等職。同時兼任交通部潛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主任等職。現任總工程師、兼任科研與技術管理部主任。曾獲上海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和交通部全國交通系統優
上海交通大學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浦江人才計劃學者。復旦大學化學系學士、碩士學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工學博士學位,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現任職于生物醫學工程學院(Med-X研究院),研究方向主要為設計新型的芯片材料器件與質譜技術方法,及發展其應用于高通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