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學,近期主要從事深海與大洋生態學的研究。具體的研究方向是大洋環境要素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機理、大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大洋上層與底層生態系統的耦合關系、評估自然事件和人類活動對大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等。
金海燕,女,1974年生,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地球化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海洋公益項目子課題2項、極地專項子任務、省部級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參與973項目、支撐計劃以及國家專項多項。在近海富營養化及海洋生態環境響應,極地海冰消退對有機碳埋藏的影響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合
1989年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1989年至今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1998年8月-1999年3月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訪問學者1999年12月-2000年2月香港科技大學海岸與大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1998年入選浙江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人員。
扈傳昱,女,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2016年12月入選中國極地考察先進個人擬表彰名單。
001年8月到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研究室(現為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系統與生物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工作2003年6月被聘為副研究員2005年12月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現為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方向責任研究員。近年來在大洋富鈷結殼與古海洋研究、沉積地球化學記錄與全球變化和大洋保真采樣技術等方面做
2011年12月-至今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地學研究所,博士后
2004年5月 - 2006年5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后2006年5月 - 2009年12月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2009年12月 - 至今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2014年起浙
2013 / 12-至今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2008 / 06-2013 / 12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2012 / 04-2012 / 10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海洋系,訪問學者2007 / 09-2008
1990年至1992年在海鹽縣出海排澇工程指揮部及秦山核電廠外應急指揮部工作,負責過野外測量、工程制圖、進口儀器的使用及管理工作。1992年9月考取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專業研究生,1995年獲碩士學位。1995年至今一直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主要從事海流的三維數值計算及譜分析研究。
2004.7?? — 2006.12??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實習員2006.12 — 2008.12??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2008.12 — 2013.12??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2013.12?— 至今?????? ? 國家
曾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攻關和海洋公益項目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其中SCI文章18篇,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二等獎各1次。參加濱海電廠溫排水的生態效應研究,獲2011年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
何賢強,1999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獲學士學位,2002年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獲物理海洋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2年至今,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遙感與數值預測研究中心和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海洋水色遙感研究工作。
在JAMSTEC工作期間,對琉球海流進行了一系列的觀測研究,從實際觀測資料中得到了沖繩島以東的琉球海流的平均流量,證實了在沖繩島以東確實長期存在著一支東北向的海流 - 琉球海流。2006年年回國以來,先后主持了國家86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并入選了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積極把國外的海洋觀測先進
白雁,女,1979年出生,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主要從事海洋碳循環遙感研究,開發了中國近海水體固有光學量半解析遙感算法,以及基于固有光學量及控制因子量化的碳參數遙感反演算法;利用多源遙感資料研究海洋碳循環及氣候變化。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863項目1項、海
曾組織并參與了“南海東北部海區環流合作調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骨干)”、“南海季風試驗研究(國家科技部攀登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之一)”、“南海海洋環境補充調查及評價(國家海洋勘測專項,課題負責人)”、“我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機理和預測理論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主要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