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為海洋生態系統綜合分析與評價、海洋生態系統服務于生態補償。主持國家海洋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多項省部級課題,在海洋生態價值評估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系統性的成果,建立了海洋生態資本評估框架體系。主編了國家標準《海洋生態資本評估技術導則》(報批稿)和《海洋調查規范:第九部分海洋生態調查指南》,
1999年9月獲得德國學術交流基金會(DAAD)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進行唾液酸生物合成途徑的研究,2002年7月赴美國Johns Hopkins 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從事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研究方向主要為重要海洋生物代謝產物的合成途徑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
王保棟 男,1964年5月出生,碩士, 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任本所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局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人系統、全面地研究了黃海、東海生源要素的時空分布變化規律,總結了黃海冷水團的生物地球化學特性及其季節變異,發現了黃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最大值現象的若干新規律并對其成因提出新的見解,深入探討了
主要從事海浪數值模擬與變分同化研究、海浪對海水的攪拌混合作用研究。現已主持國家海洋局青年基金一項,山東省青年基金一項,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項、國家S863計劃子課題一項,并參與了多項國家基金項目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92年7月畢業于山東大學數學系并獲學士學位,1995年7月畢業于山東大學數
主要從事海洋環流、潮汐潮流的數值模擬和研究理論,取得了一些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成果,如建立了中國近海為高分辨率的全球變網格環流數值模擬,可模擬全球海洋和大氣環流變化對中國近海環流變異的影響:合作提出南海是太平洋-印度洋熱輸運的重要通道并進而是全球熱鹽大傳送帶的重要通道之一的科學觀點:在近海潮汐潮流數值模
一直從事海洋現場觀察技術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拖曳系統設計研制、海洋光學儀器研發和海氣界面觀測王巖峰,1995碩士畢業于浙江大學,2006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現為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海洋拖曳走航平臺的研發和應用、海洋光學觀測技術、智能觀測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業務海洋學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數據可視化技術、海洋環境數據庫設計方法,系統集成技術以及軟件開發組織。系統地開展了基于IDL/ION平臺的海洋環境數據可視化及系統集成的方法研究,全面發展了基于IDL/ION技術的海洋環境動態可視化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開發了國內第一個
主要從事海浪數值模擬、海波動力學、破碎波統計學、海氣相互作用和海洋數值環境模擬研究
主要從事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氣候變化、海洋環流、海洋潮汐與潮流的研究工作。在《Natur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Climate》等科學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研究方向:(1)海洋測繪;(2)GPS氣象學;(3)GNSS精密定位技術劉焱雄,男,漢族,中共黨員,海島海岸帶研究中心研究院,博導。1990年和1995年于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現武漢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0年于香港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獲得助教和講師資格;2
馬德毅,曾任國家海洋局環保司司長,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現任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1955年出生。多年來一直從事海洋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和海洋環境監測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海洋沉積物污染及沉積物毒理效應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屬國內開拓性工作,并達到國際前沿水平;所完成的海洋沉積物監測和生態學
于洪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1986年于北京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1989年于中科院海洋所獲碩士學位,1997年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質專業獲博士學位。主持正在運行課題4項,包括國家基金、“908”專項、大洋項目、青島項目等。近十年來,作為第一或第二作者已正式發表論文共40余篇,其中學
2001年被聘為國家大洋協會“十五””資源勘查與評價“項目首席科學家。擔任《海洋科學進展》副主編、《海洋學報》、《海洋科學》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編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完成國家專項課題,中國大洋協會課題、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余項。
其主持完成國家大洋協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海洋“863”等國家重點項目多項,曾獲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任研究院以來,除完成8部可研報告外,還撰寫科研論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5篇。主要研究方向:沉積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和古海洋環境演變
1996年蘭州大學生物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1999年中科院沙漠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主要從事海洋浮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赤潮生物學與生態學,生態系統動力學,生物競爭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目前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1項,大樣協會“十五”課題1項,是國家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