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1992—1996在長安大學地勘系學習獲學士學位。1996—1999年在中國海洋大學地科院學習獲碩士學位,2001—2005年在中國海洋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學習獲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室工作,2011年晉升為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地質災
自2000年入所至今(2017),一直從事海洋沉積物的古地磁和環境磁學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沉積物巖心的磁性地層研究,包括狹義的磁極性地層和廣義的磁性地層,前者主要是長鉆孔的地磁場方向研究,后者包括相對地磁場強度和環境磁學研究。主要研究區域有西北太平洋邊緣海,如黃東海、日本海、鄂霍次
陳志華,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94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學士學位;1997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04年在中國海洋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7月分配到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2000-2001年在韓國海洋研究所做訪問學者。2007年至今任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
卜文瑞,男,漢族,甘肅省寧縣人,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大洋樣品館副館長。簡歷:1999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7月起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海底成礦作用研究,2009年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滸苔綠潮形成機理與綜合防控技術研究及應用”和中國-東盟國家瀕危海洋物種合作研究,在研海洋公益項目“我國近海常見底棲動物分類鑒定與信息提取及應用研究”、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聯合基金項目“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鰲山科
王宗靈,男,博士,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專業海洋生物學與生態學,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學與生態災害研究,開展了我國近海典型赤潮生物生活史與競爭策略研究,從生物學與生態學的角度揭示了我國近海大規模赤潮形成的內在原因。開展了黃海大規模滸苔綠潮起源、發展過程的海洋學與生態學調查和實驗研究,用大量的現場
孫承君于2001年12月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生命科學系,獲博士學位。先后在美國佐治亞大學生物化學系、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美國伯樂實驗室生命科學研發部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2011年9月入職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任研究員。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創新人才,
1994年6月獲得蘭州大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藥用植物化學和藻類生物學研究。1996年10月受聘于南京大學從事生物制藥專業的教學工作。1999年9月獲得德國學術交流基金會(DAAD)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進行生物合成途徑的研究。?20
華鋒,男,博士,二級研究員,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從事海浪數值模式、海浪動力過程、海洋遙感及海洋動力耦合模式研究,是第三代海浪模式MASNUM?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研究成果有海浪方向譜反演技術,推導了譜峰周期與跨零周期的譜關系式,建立了破碎波統計模型,推導出白冠覆蓋
博士,研究員。1992年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于美國Texas?A&M?University獲得理學博士學位?,F為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海洋環流與潮汐以數值模式的研究工作。主持的項目包括國家973項目之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主要從事海洋內波、海洋混合方面的研究工作。海洋內波研究方面,在線性理論框架下,采用坐標變換方法,摒棄一些不合理假定,得到了內波在亞臨界地形上的本征模態,并以此為基礎,研究了內波傳播和內潮生成等科學問題。海洋混合研究方面,利用實驗室實驗證實非破碎情況下表面波的確能夠產生混合,建立了利用水體溫度演變反演
主要從事海洋光學與遙感探測技術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海洋光學性質,海洋光學探測技術,水色遙感模型算法(懸浮泥沙、葉綠素、透明度等),靜止軌道水色衛星遙感技術,自主衛星數據處理技術,高光譜海洋遙感技術,海洋主被動光學遙感技術,海洋災害(綠潮、赤潮等)光學遙感監測技術,衛星遙感產品驗證技術等。主持國家自然
先后承擔30余項國家和部委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計劃項目課題和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等,現為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A“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與能量交換及其資源環境效應”之項目三“深海海洋環境與生態系統”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0萬年來熱帶西太平洋上層水體pH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功能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第三屆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海洋生物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長期擔任國家和省市等各級科技項目評審專家。主要從事生物醫藥與生物制品研
主要從事海洋遙感遙測研究。已完成和正在承擔的科研任務30余項。獲省部級獎勵6項;出版專著1部(合成孔徑雷達海洋信息處理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4年)。主要學術貢獻包括:建立了包括海洋SAR遙感機理、圖像處理、海洋SAR探測正反問題等內容的海洋SAR遙感技術。研發了神舟四號飛船高度計數據處理算法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