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科研處處長,教授,工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負責人,浙江省重點專業負責人,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學科帶頭人。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浙江省第三屆教學名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舟山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首屆舟山市海洋科技重大創新獎獲得者
教授級高工。196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材料專業。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檢測與認證部指導專家。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筑用化學功能材料、沿海地區混凝土的腐蝕及防護、混凝土外加劑、高性能混凝土、特種功能砂漿、特種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構筑物的防護和修復等
1979.09-1983.07山東海洋學院本科,理學學士;1983.07-1990.08,勝利油田地質調查指揮部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1990.09-1992.12,青島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理學碩士;1993.01-1994.02,勝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開發公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94.03-1
研究方向: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技術研究;光學無線通信技術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研究;海底觀測傳感器與系統集成技術研究
研究方向為熱液地球化學、資源與環境地球化學、礦床成因學與成礦規律、金屬礦物學。新領域:海洋地質、現代成礦作用與成礦環境探測技術人物經歷編輯學歷1982.01武漢地質學院,工學學士。1987.06中國地質大學,理學碩士。1995.06成都理工大學,工學博士。工作簡歷1974.05下鄉。1983.01四
研究方向為環境化學,分析化學,海洋監測技術廈門大學工學博士(2003)廈門大學博士后(2003-2005)廈門大學副教授(2005-2012)廈門大學教授(2012-)PhD,XiamenUniversity(2003)Post-DoctoralScholar,XiamenUniversity(20
許肖梅,女,1960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洋與地球學院應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主任。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分會委員,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物理分會委員,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儀器儀表學術委員會委員。1982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海洋物理(水聲學)專業,并分
樓章華,男,漢族,1963年生,浙江東陽人。浙江大學海相油氣研究中心主任,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市第八界政協常委,環資委副主任。1996月9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進入浙江大學任教。共完成包括“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等各類研究項目60多項
198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質系。此后任教于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現任浙江大學理學院應用地質研究所副所長。曾在英國、日本、美國等多所大學和研究所留學與訪問研究。曾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多所大學和研究所留學與訪問研究。擔任國際深海鉆探計劃工程發展委員會委員,國家863計劃天然氣水合物
一直從事水下設備的研制、開發和應用。先后完成了多臺觀察型有纜遙控潛水器的研制和開發;手執事、吊放式、頭盔式等多種型號的水下觀察電視系統研制開發;國內大渡河龔嘴水電站沖砂底孔水下自動封堵浮體門3D液壓推進及控制系統設計應用;水下動力油源及工具的研制;重慶碚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LED水下照明系統研制
主要研究領域有:船舶水動力性能分析與型線優化研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環境荷載計算研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系泊定位系統動力分析研究、船舶螺旋槳設計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自1960年在大連理工大學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至今,其中 1987-1988年(1學期)在英國Newcastle大學任客座教授。1989
主要從事海洋衛星遙感,生物海洋學研究,探討海洋浮游植物藻華的海洋動力學,關注全球環境變化與自然災害。發表近70篇SCI論文,研究成果被美國地球物理協會和“自然-中國”選擇為亮點論文。參與創刊“Geomatics,Natural Hazards and Risk”并任編委,任多個國內核心期刊編委。專著
陳顯堯,生于1973年10月。1999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博士,現任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極地海洋與全球氣候,自適應數據分析方法及應用等。長期從事海洋環流數值模擬、海洋與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研究。2008年赴臺灣自適應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訪問,
從事過和目前正在從事的主要研究任務:關于波浪里船舶結構荷載響應計算以及前后處理的研究,海水中提取鋰元素的系統的開發、實用化研究”、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上海交通大學青年教師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專題研究項目,中海油合作海上安裝水下安裝、工信部LN